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340107/ IMDB
201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用兩個家庭來描寫暴力、孤獨以及悲傷的丹麥電影。
導演跟主要演員幾乎都來自北歐,我完全不了解,因此就專注在劇情吧!
故事主要在探討暴力,暴力的成因有很多,人們面對暴力的方式也有很多。倫敦小孩Christian因為母親的死而痛恨父親Claus,進而憤世嫉俗,不管是校園霸凌還是街頭惡痞,他面對暴力時總是認為要以暴制暴。同樣的情況,一同在丹麥念書的挪威同學Elias因血統長相受人欺凌以及Elias的父親Anton莫名遭街頭惡痞搧耳光卻選擇忍氣吞聲。
Anton是一名在非洲行醫的醫生,每天都面對受到當地武裝份子迫害的難民,當醫生是他的天職,所以即便是壞人,他也一視同仁地醫治,這點當然受到難民們的質疑,就像Christian質疑他面對街頭惡痞時忍氣吞聲的作風一樣。Anton的想法其實不難猜測,尤其是自幼沉浸在儒家思想的我們,Anton本著一顆仁慈的心,正是在貫徹以德報怨的理想。但這個理想卻在他醫好了壞人時受到挑戰,痊癒的壞人出言不遜觸怒了Anton,他趕走了壞人,任由壞人讓難民凌遲至死,Anton很迷惑,或許還有點後悔。
另一方面,Christian決定炸了街頭惡痞的車子來替Anton報仇,萬分不願意的Elias被他拉入伙,一直到動手的前夕,Elias都還在勸說Christian停手。Christian的暴力思想卻讓他付出了代價,一對母女在爆炸的當時正要走進爆炸的範圍之中,Elias用肉身救了這對母女,受到了重傷。以為Elias重傷不治的Christian很懊惱,又想要用極端的手段「自殺」來懲罰自己,卻被Anton及時救了回來。
劇情很平淡的講了幾種暴力,形成暴力的來龍去脈。暴力通常是有跡可循的(當然也有無理取鬧的暴力如非洲的武裝份子),有時還可說是令人同情的(像是Christian),但導演透過鏡頭譴責了暴力,讓觀眾體會到暴力的反效果,同時也順道地關懷了校園霸凌、單親家庭、非洲現況等等議題。雖然不是甚麼多好看的娛樂電影,但這部片呈現了難得一見的丹麥美景、更有發人省思的劇情當作支持,的確是部得獎的好作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